万亩梅林半坡之上,极具秩序感的现代羌寨/小隐建筑事务所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资料图)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
四川平武县,平通羌族乡印象梅林景区,距离最近的羌族聚居地“走马羌寨”4公里。青梅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产业,梅宿之言就坐落在万亩梅林的半坡之上,原址是一座垮塌荒废的旧砖窑。
为了长时间存储梅子,当地人都使用一种传统的“烘炕”将其烘干。
“烘炕”下部为方形的柴火灶,上部为层层叠合的倒梯形木质烘屉,根据梅子由干到湿的程度从下往上依次放置烘屉,倒梯体的形态利于更快地将青梅烘干。
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烘炕”以极其朴素和简洁的方形和梯形两种几何形体构成,凝结了当地人多年的劳动智慧。
当地的羌族民居因其独特的构造和石木土的混合材料应用,具有极强的稳定性。碉楼是其中最具特色的建筑形式,是羌族人用来御敌、储存粮食柴草的建筑。
碉楼的高度在10至30米之间,多以石片和黄泥土为建筑材料,建筑墙基很厚,石墙内侧空间是方形,外侧墙体由下而上向内稍倾斜,使其外观呈梯形状。
日常居住的碉房呈方形,为石片砌成的平顶房,房顶平台是脱粒、晒粮、做针线活及孩子老人游戏休歇的场地。方形与梯形的结合在当地羌族民居建筑中体现得更加睿智。
场地上废弃的旧砖窑破败不堪,但内部的“拱廊”却给人意外的惊喜,光线穿过洞口投射在拱廊内,形成极具仪式和序列感的空间氛围。
青梅烘炕、羌族民居所呈现的共同特征“方形”与“梯形”,以及旧砖窑拱廊的光影以一种强烈而“无意识”的印象印刻在脑海中,成为梅宿之言最重要的三个“象源”,它们都有着极简的几何特征。
梅宿之言的设计尝试仅用“方形”和“梯形”这两个最简单的几何原型达成,“方形”和“梯形”组合成为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几何体“象胚”:长方体和四棱柱。它们不同的尺度对应着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器物,器皿、家具、建筑亦或是城市。
在3米的立方体参照系之下,长方体和四棱柱这两个象胚以“烘炕”、“羌碉”、“拱廊”的结构逻辑重构,又以羌寨中的院子和巷弄的意象重组,整个空间中有大小串联的院子,有光影丰富的檐廊,最终以极具秩序感的几何形式呈现,构建起了一个小巧的、现代语境下的院落式羌寨。
建筑材料也是从羌民居常用的石片、黄泥土转化而来,出于严苛的造价控制,石片墙以毛石贴片替代,黄泥土墙则以仿夯土涂料替代。走廊和阳台局部的木架装饰也都取自羌族民居中独特的木头构造。
川西的风景是大山大水的壮丽,是天高云淡的辽阔,是风土人情的原生。
为了将美景引入室内,传统羌族民居的小窗户被替换为全落地玻璃门窗。更多的空间交给了自然,用不同主题形式的院子和连廊将各个功能区域连接。
公区的接待、餐厅、茶室、酒吧通过水院和光院串联起来,两个院子强化了空间层次,同时也营造了更多趣味和闲散的氛围;“烘炕”模块单元的客房被三组半户外的楼梯分隔再通过“拱廊”串联起来,强化几何秩序感的同时,楼梯和“拱廊”亦成为独特的观景通廊。平屋顶延续了羌族人在房顶游戏休歇的传统习惯,成为公共的观景休憩平台,群山环绕的壮美之间,一盏茶、一杯咖啡或是一壶浊酒伴着鸟语清风,还有漫天的星河,十分惬意。
梅宿之言以取自羌族民居“方形”和“梯形”两个最简单的几何原型,搭配羌族民居惯用的石、土、木三种建筑材料,重新塑造了一个融于自然又具有当代性的新式羌族民居聚落,将古老的羌族民居的意象以更加简练的几何语言表现出来。
长方体和四棱柱构建的建筑空间激发了另外一个有趣的想法,设计师将组成建筑的几何体在0.3米的立方体参照系之下进行了再设计,以另外一个尺度赋予这些“象胚”更多“见意”的可能性,这些几何体以1:10的“建筑模型”的形式,转换为各种各样的家具、器皿、装饰摆件。在这个小的尺度之下,这些几何体散发出另外一种迷人的魅力,遗憾的是这些器物最后没有能够成为现实。
END往 期 回 顾 新刊 资质 获奖 征集 视界 关注我们点击图片,识别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 土木科技期刊 / 土木视界声明:除非注明原创或出处,本号文章来源于网络,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进行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对原作者进行感谢。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或做相关处理!
文章及图片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和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