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面临新挑战:业绩承压市场份额下滑,订单合规率持续垫底
网约车市场逐渐饱和,归来的滴滴如何破局?
《拾盐士》|出品
重新归来的滴滴,近日来可谓是动作频频。
【资料图】
6月13日,滴滴宣布开启“快递”模式。据了解,滴滴此次上线的快送服务属于聚合模式,接入了达达快送、闪送、UU跑腿三家公司,提供小规格物品的即时配送服务。
在6月初,北京桔行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新增小微型客车租赁经营服务、洗车服务、互联网游戏服务等,这则消息被解读为滴滴有意进军游戏行业的信号。
4月13日,滴滴举办了自动驾驶开放日,旗下首款未来服务概念车DiDi Neuron公开亮相。滴滴自动驾驶COO孟醒表示,首款车型将于2025年接入滴滴共享出行网络。
似乎为了追回被“封藏”的时光,近几个月来,滴滴多方面布局扩展业务,而其中颇具看点的,则是滴滴大张旗鼓举办的自动驾驶发布会。
此前由于审查原因,滴滴错过了自动驾驶风口宣传的好时机,彼时百度大炒自动驾驶的噱头,赢得线上线下颇多关注的目光。如今二级市场上自动驾驶的风口已过,滴滴这次的自动驾驶发布会虽然隆重,关注度却远不如从前,颇有“炒冷饭”的感觉。
而滴滴还面临着一个更大的难题——那就是合规营运。前几年,滴滴网约车事故频发,背后就存在平台监管不严、管理不合规等问题。
在交通部公布的5月网约车行业运行基本情况中,滴滴及旗下的花小猪出行的订单合规率分别位居倒数第二和倒数第一。如今在整改压力下,滴滴虽然加强了这方面的管理,但仍存在较大挑战。
合规性经营遭遇挑战
滴滴和花小猪订单合规率连续垫底
滴滴重启后,行业风向大变,面对逐渐饱和的网约车市场和日趋严格的监管,滴滴仍需做足准备,在合法的边界内求发展才是继续生存下去的关键。
《拾盐士》关注到,日前交通运输部公布2023年5月份网约车行业运行基本情况。
具体来看,各大网约车平台的订单合规率存在较大差异。滴滴旗下的花小猪出行订单合规率在主要网约车平台中排名倒数第一,订单合规率只有44.2%,而滴滴出行的订单合规率也仅有66%,排名倒数第二。
实际上,滴滴及其旗下的花小猪出行合规率长期在行业中排名垫底。滴滴自今年1月份重新上架后,接单车辆合规率、接单驾驶员合规率已经连续三个月持续下降,旗下的花小猪出行合规率更是已经连续超过12个月排名垫底。
与此同时,滴滴的违章率、投诉量也在部分地区的排名中高居榜首。据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发布的广州市2023年4月网约车市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市场运行管理监测信息月报,截至今年4月,广州市依法许可网约车平台共107家,仅有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花小猪打车)、重庆天行者科技有限公司(国泰出行)等9家网约车平台双证合规率低于95%。
据广州交通运输局披露,在4月立案查处的103宗网约车平台违章中,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滴滴出行、花小猪打车)涉及违章案件数量排名居全市第一,违章数达21宗,占比20.39%。
其中,无证车辆从事营运违章有30宗,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滴滴出行、花小猪打车)涉及了15宗,占该类违章总数的50%。
而在广州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共办结的262宗网约车乘客有效投诉中,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滴滴出行、花小猪打车)、南京领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3出行)、杭州优行科技有限公司(曹操出行)在全市网约车平台中排名前三位。
其中,“服务态度差”类投诉为85宗,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滴滴出行)比例最高,为34宗,占该类投诉总数的40.00%。截止目前,滴滴已经连续3个月在广州市网约车市场的违章率和投诉率占比最高,远超其他平台。
亏损收窄业绩持续承压
市场份额下降20%
值得注意的是,在合规率垫底的同时,滴滴的业绩也在持续承压。
滴滴退市后发布的首份财报显示,2022年滴滴实现营业收入1408亿元,同比下降19%。而在2021年,滴滴的营业收入达到1738亿元,同比增长22.6%。
也是在2021年,滴滴出现了巨亏,归属于普通股东净亏损近500亿元,较2020年亏损幅度扩大了376.2%。随着滴滴剥离了投资巨亏的橙心优选业务之后,其2022年的亏损规模也有所收窄。财报显示,2022年滴滴净亏损238亿元,同比收窄52%。
财报显示,滴滴的收入主要来自三大板块,分别是中国出行业务、国际业务和其他业务。
具体来看,2022年滴滴中国出行业务收入1259亿元,同比下降22%;国际化业务收入59亿元,同比增长62%;其他业务收入90亿元,同比下降7%。滴滴的中国出行业务、国际业务、其他业务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为89%、4%、7%。
再看滴滴的亏损情况。财报显示,滴滴中国出行业务从2021年的盈利61亿元变为2022年的亏损15亿元;国际业务亏损40亿元,收窄30.5%;其他业务亏损73亿元,收窄62.6%。
不过,经历2022年的挑战后,2023年滴滴的业务有所恢复。
数据显示,2023年3月,滴滴中国出行业务日均完单2820万,同比增长了42%之多。订单量增长背后,是滴滴多年积累下来的用户和司机在支撑。截至2023年3月31日,滴滴在中国拥有4.11亿名年活跃用户,1900万名年活跃司机。
网约车的根基在于司机和用户,经过早期的抢司机、抢用户争夺战,滴滴早已在网约车市场站稳脚跟。然而,受到市场热捧的滴滴还是落下神坛,游走在合法边界的滴滴,最终只得吞下退市的苦果。
重启后的滴滴在降本增效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亏损总额有所收窄,但从独占市场90%份额,下滑至如今的70%,行业老大的位置远不如之前稳了。因此,滴滴不仅要靠盈利稳住投资人的情绪,还要改善运作模式提高合规率,更要顶住来自竞争企业的厮杀,可谓压力重重。
如何在提高订单合规率的同时,顶住市场压力改善业绩,是滴滴如今的“必答题”。
网约车市场已趋于饱和
滴滴如何走好下半场?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以来,网约车出行市场在逐渐复苏,但各地区之间的市场差异却在不断变大。而在滴滴被审查暂停注册期间,国内市场涌现出一大批网约车平台,在蚕食滴滴用户的同时,也使得网约车市场逐渐趋于饱和。
今年4月以来,海南三亚、广东东莞、湖南长沙等多地均发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行业风险预警的通告,提示当地网约车市场运力已基本饱和,单车日均接单量已不足10单,提醒从业者谨慎“入场”。有的地方甚至还按下了“暂停键”,发布“暂停受理网约车运输证新增业务”的通告。
在网约车日均接单量下滑的同时,取得网约车驾驶证的司机数量却仍在持续攀升。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统计,截至5月31日,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558.4万本、车辆运输证235.7万本,环比分别增长3.3%、2.5%。
而据滴滴财报显示,2020年,滴滴在中国拥有1300万名年活跃司机,而到了2022年财报发布时,这个数字变成了1900万,两年内增长了600万。
在网约车市场逐渐饱和的当下,如何维持市场的平衡,避免市场过度竞争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有地方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也在探索建立网约车退出机制,即为网约车设立门栏,合规者进,不合规者退。
实际上,早在两年前,广州市就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2021年,广州探索建立网约车平台合规率监测机制和常态化信息发布机制,定期统计网约车平台运营车辆、驾驶员合规率,对不达标平台公司开展重点监管,并通过官方途径向社会公布行业市场运营、执法监管等情况,加强社会公众对行业的了解和监督。
去年年底,深圳也开始探索建立网约车运力规模动态调整机制,来引导网约车市场供需关系动态平衡。
从用户角度来看,加强网约车监管也是大多数网约车消费者的共同期待。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2022年中国网约车消费者认为网约车存在的安全隐患中,61.1%消费者表示司机准入门槛较低,60.8%消费者表示相关制度不完善,40.1%消费者表示司机信息与平台信息不一致,25.4%消费者表示车辆不合规,22.2%消费者表示车辆信息与平台信息不一致。
4月17日和4月26日,交通运输部相继发布《2023年推动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企业降低过高抽成工作方案》和《关于切实做好网约车聚合平台规范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也展现出对网约车行业监管力度的加强。
逐渐收紧的网约车监管再次为滴滴敲响警钟。无论是经营业绩的改善,还是“合法”营运的要求,仍需要滴滴下大力气去应对。